Search

對於子女教養,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”有專章討論。

一家公司的能力有三個層次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對於子女教養,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”有專章討論。

一家公司的能力有三個層次。第一個是資源,包括人員、資本、設備。

第二個是流程。公司的員工如何將資源轉化成更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。他們如何互動、協調、做決定。資源很重要沒錯,但讓一家公司真正勝出的,往往是流程。

最後是優先順序。就是這家公司到底最在意的是什麼?或者說是公司的文化。這會決定公司內部各級人員在面對問題時的決定方法。

其實,一個人的能力也是由這三個層次組成。

現代家長無不盡可能的給予小孩很多資源。譬如從小雙語教學,上才藝課、參加課後補習等等。

就像一家有前景的公司,市場上的投資人會熱烈的提供資本。對於未來有著光明未來的自己小孩,家長無不戮力以赴。

但在資本市場,提供資本是相對簡單的事,重點是公司的經營與管理。那才是成敗關鍵。

小孩也一樣。提供各種資源是相對簡單的事,重點是”流程”的建立。

什麼是人的流程?

譬如一個年輕人學會寫程式。他發現有個日常生活常見問題,他有沒有辦法自行寫出一個App幫助許多人解決問題。

或說有個小孩參加籃球隊,他有沒有學到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。

或者一個小孩參加了很多才藝課程,他到底有沒有發現自己真的有興趣的地方。

重點是,提供這些資源,是要讓孩子建立應用知識的能力、面對未知的自信、找尋熱情的勇氣,與團隊合作的能力。

提供資源是要建立更重要的流程能力。

而現代教養陷阱就是,太多父母根本沒想到這點。他們以為,送給小孩許多課程與活動,把他的空閒時間與寒暑假全部填滿,就是給小孩最好的教育。

作者說,回想起來,他父母給他最好的教育,不是他們為他做了什麼,而是沒有為他做的事情。

作者小時候家中經濟狀況不好。國小時,作者最喜歡的一雙襪子破了。作者母親直接給他針線,叫他自己縫。母親檢查後,再教他要怎樣做才對。

就是這種凡事自行解決的過程,讓作者建立”我可以自己處理問題”的自信與態度。

事實是,你給小孩再多資源,他也學不到自信。自信來自於克服自己原本不會的事情。而不是家長跟老師,帶他們一路平順的走過所有事情。

太害怕小孩遇到挫折,養出的可能是禁不起挫折的小孩。

能力的第三個層次是優先順序。這來自於每一次事件,父母的態度與處理方法。

書中有個很好的例子。譬如晚餐時間,小孩才提到,有個明天要交的重要作業還沒動手。

身為父母的你要怎麼做?

1.自己動手幫小孩。小孩可以好好睡一覺。

2.不管他。叫他自行完成、熬夜到三點。成果亂七八糟。

選擇第一個方法,成績很可能還比較好,小孩也比較輕鬆。第二條路,成果難看,但小孩會學到教訓。

你如何選,其實不是只有”這次”而已。這個事件會在小孩心中留下印象,往後遇到類似的狀況,他會認為,重點是有個漂亮的成果,找別人代打或是採取其它道德上更說不過去的做法都是可以的。

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,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,在小孩心中形成優先順序。這就是你家中的文化。

這東西完全無法取巧,沒有補習班老師或家教可以幫你,完全要靠父母的言行身教。

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與行為中,家長可以確定自己心中重視的價值,也將其內化成為小孩的行為準則。

不論是流程還是優先順序的建立,父母都必需用心,這不是做出一些表面工夫就可以達成的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綠角財經筆記是一個專注於指數化投資概念,指數型基金,ETF,資產配置與美國券商投資相關討論的部落格 網址: http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com/
View all posts